【仪器仪表网 专题推荐】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先锋、张长昆研究团队在水系有机液流电池(AOFBs)关键材料研发中取得重要突破。针对现有技术中多电子转移有机活性分子(ORAMs)存在的稳定性与溶解性矛盾难题,研究团队通过分子结构创新设计,开发出基于芘四酮母核的不对称衍生物PT-1S,成功实现了四电子可逆转移。
该材料通过引入单个磺酸基团调整分子平面性,在保证电子离域稳定中间半醌自由基的同时,增强氢键相互作用,使电解液溶解性提升至0.7M,突破传统拓展共轭结构材料溶解度低的局限。所构建的对称电池在60℃高温下经1000次循环保持99.6%容量保持率,全电池能量密度达59.6 Wh/Lcatholyte,创同类体系新高。研究通过分子工程策略有效破解了"电子转移数-稳定性-溶解性"的三角制约关系,为发展低成本、高能量密度液流电池提供了新思路。
团队前期已在活性分子设计合成、千瓦级电堆开发等方面形成系列创新成果,本次突破进一步推动了有机液流电池从实验室向实用化迈进。相关工作发表于《美国化学会志》,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专项支持,标志着我国在新型储能材料基础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,为构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系统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。